帕穆卡雷+3h →艾菲索斯+1h →伊茲米爾+2h(等機)+1.5h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

早在西元前7世紀,麥加拉族首領拜占斯就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高地砌石建起拜占庭城。一千年後, 羅馬 君 王 君士坦丁揮軍攻城,將老城擴建5倍並賜名君士坦丁堡,200多年後繼位的查士丁尼更將他發展為國際大都。西元1453年,鄂圖曼人終結拜占庭帝國,再度更名為伊斯坦堡。它是唯一為基督教及伊斯蘭先後選為首都的城市,也是唯一坐擁亞洲區和歐洲區的國都。被馬爾馬拉海、黃金角、博斯普魯斯海峽圍繞的伊斯坦堡更被選拔為「50個此生必遊之地」。
◎朵瑪巴切皇宮

1843年由阿布朵麥奇蘇丹起建,歷經13 年完工,坐落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左岸,以華麗繁複的巴洛克建築為主,加上鄂圖曼的東方線條,內部的裝潢更不輸英國的白金漢宮。

土耳其的第一位總統凱莫爾死於此地,皇宮的每一座時鐘,因此定時在9:05。
大宴會廳的那盞重達4.5公噸的水晶 燈真是華麗到極點,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送的禮物,可惜不能拍照,以當時的科技真不知他們是怎麼吊上去的?

◎藍色清真寺


真正的名字是蘇丹阿梅特清真寺世界,是17世紀時錫南的弟子Mehmet aga所建。
它的美有四個觀察點:光線、伊茲尼磁磚、地毯、阿拉伯的藝術字。
◎聖索菲亞大教堂

1453年麥何密特二世將原本是天主教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清真寺。
因當天接見政府官, 所以提早關門,未能入內參觀,只好在門前拍照留念,改前往蘇雷曼尼亞清真寺。
廣場前賣五顏六色棒棒糖的小販及怪咖



◎托普卡匹皇宮&後宮&珠寶室

鄂圖曼帝國最強盛時疆土達歐亞非三洲,幾乎佔了世界的六分之ㄧ領土。這約莫450年的帝國歷 史,36位蘇丹中的半數都以托普卡匹皇宮為家。

珠寶室中寶物琳琅滿目,最著名的是一顆86克拉的大鑽石。

托普卡匹後宮


中午旅行社安排特別我們在宮內的餐廳用餐,遠眺馬爾馬拉海與博斯普魯斯海峽, 感受一下嬪妃般的待遇。

◎博斯普魯斯海峽

寬32公里,隔開亞洲與歐洲,也連接了黑海和地中海。
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兩座連接歐亞大陸的 橋是博斯普魯斯大橋及法堤橋。


高中時地時曾經在理課本讀過,沒想到今天我能坐船倘佯在這海域,感覺真的很奇妙!



◎蘇雷曼尼亞清真寺


建於16世紀中期,錫南所建,也是伊斯坦堡當地人最鍾愛的建築。
◎古羅馬地下宮殿 Yerebatan Sarnici

Yare是地底,Sarnici是沉入之意,作用主要是大型貯水池,是查士丁尼大帝時代(西元527~565) 所建,長143、寬65、高9公尺的空間內共有336根柯林斯式大石柱、水引自20公里外的黑海。
許願淚柱

上有樹紋和孔雀眼。據說,君士坦丁大帝動用七千多名奴隸來大造這座地下宮殿,快完工時,有三名工人被石柱壓死,因而有此淚柱。導遊說將食指放入孔雀眼中順時針旋轉並許願,如果手指不沾濕,即可實現願望,且讓我姑且一試吧!
瑪杜莎頭上都是一條條的蛇,所以稱之為蛇魔女。他有邪惡的法術,只要和她對望就會變成石頭。 所以才被側放壓在石柱下,利用水面的反射,讓瑪杜莎看到自己水中的倒影而變成石頭,永不得 超生。

◎卡里耶博物館


建於5世紀,正式名稱「柯拉修道院教堂」,鄂圖曼帝國時代被改為清真寺,但在蘇丹王的保護下,教堂牆上13~14世紀的馬賽克鑲嵌畫作,只被塗上灰泥,並未被破壞。是唯一敘述基督及聖母一生的教堂,所以參觀一次卡里耶博物館就等於讀了一次聖經。而且馬賽克的鑲嵌,真的非常細緻。

門楣上『全能的基督』上的皺紋竟也是拼貼而成,真是藝術界中的極品。
這國寶級的古蹟竟然可以拍照及攝影,真是賺到了!
◎加拉達塔


建於6世紀,曾是黃金角上最閃耀的燈台、也曾被用來當牢房、天文台。目前所看到的是14世紀大火後重建,塔上有個圓形小通道,可以一覽新舊市街的全貌。

◎伊斯坦堡Bazzar大市集
1460年時,蘇丹阿何密二世所建造。據說有5000多家店,賣的都是土耳其的 民俗藝品,根埃及的傳統市集很像。可惜走到這最後一站,真是又累又病, 一點shopping興致都沒有,所以毫無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