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8世紀中葉
|
由羅莫洛人在台伯河畔所建,羅莫洛人就是誤中木馬之計的特洛伊人於特洛伊城遭攻破後,帶領特洛伊人逃到義大利半島的英雄艾內阿的後裔。
|
西元前700年
|
羅馬被伊特魯斯坎人佔領,建立了一是廣場及大競技場。
|
西元前500年
|
由兩位執政官領導的共和時期,此時依賴軍的力量積極向外擴張,但也造成日後凱薩的獨攬專政,象徵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
中古世紀
|
因蠻族的入侵而敗亡,天主教勢力崛起。東羅馬帝 國的 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聖彼得的墓地上興建梵諦岡。
|
15世紀
|
為使羅馬成為教皇的城市,教宗召來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為羅馬改頭換面。
|
* 圓形競技場
這座全世界最大的古羅馬遺跡,在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上演著最血腥的鬥獸賽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海戰。軍人出身的偉斯帕西恩皇帝為征服耶路撒冷,在西元72年下令建造,據說總共動員了8萬名猶太俘虜。而8年後由他的兒子提托皇帝建成並據行啟用慶典。
* 君士坦丁凱旋門

是羅馬三座凱旋門中最重要的戰爭紀念建築,建於公元313年,興建的目的在於 紀念 君士坦丁皇帝於3年前的米爾維安橋一役中打敗對手Maxentius,取得唯一羅馬皇帝寶座的勝利。
* 羅馬議事廣場
羅馬帝國的歷史幾乎是以石頭訴說。只要是羅馬人統治過的程式都惠留下經典建築,那就是議事廣場。而羅馬議事廣場更是專屬於羅馬人的。
Ø 亞密利亞大會堂 

原是多柱式的長方形大廳,西元前2世紀由共和國的兩位執政官下令建造,用以提供政治人物會面的公共場所。
Ø 元老院
西元3世紀在迪歐克雷濟安諾皇帝下令重建,目前所見是仿造的。

Ø 塞提密歐賽維羅凱旋門

西元203年所建,上面的浮雕描繪羅馬皇帝在阿拉伯世界的勝利。
Ø 農神神殿&佛卡圓柱

這8根石柱屬於農神神殿於6世紀重建後的遺跡。神殿是獻給傳說中黃金時期統治義大利的半人半神國王,也就是象徵幸福繁榮的農神。佛卡圓柱是根高達13公尺 的單一柯林斯式柱,是議事廣場最後的建築,立於西元608年,為了感謝拜占庭皇帝佛卡將萬神殿捐給羅馬教皇。
* 萬神殿
當初是為了不得罪任何一位神祇而建。西元前25年,由Agrippa所建,110年毀於祝融,由哈德良皇決定重建。目前的萬神殿正面由高12.5公尺 的援助所支撐的希臘式門廊,而樓空的原頂ㄧ直是世界最大的圓頂。不僅有採光的功能,更有蓄水的作用。
* 許願池
這如舞台般的雕刻群像噴泉,前後共花了312年才完成。從1450年教宗尼古拉五世請阿貝蒂規劃,但由1733年羅馬建築師尼古拉沙維動工,1762年由教宗Clemenre巴士完成開幕儀式。此噴泉的靈感來自羅馬凱旋門,中間聳立著駕馭飛馬戰車的海神Neptune,左右分別是豐裕與健康女神,上方的四位少女代表四季,伴隨海神的是兩位半人半魚的水神Triton,一位控制著野海馬,一位忙著馴服其他動物。因此地是電影『羅馬假期』的場景之ㄧ,觀光客非常多,連找個休息的地方都很難,更別想擠進池邊許願。所以我們來到旁邊導遊介紹的冰淇淋店,但是這間冰淇淋卻沒有想像中的美味。
* 西班牙廣場&破船噴泉
位於平丘(Pincio)山丘腳下的廣場,是帝國時期所謂的山丘花園,17世紀西班牙大使館在此設立,18世紀已是羅馬最繁榮的中心。廣場中央的破船噴泉是16世紀時的貝尼尼作品,設計靈感來自一場水災,水災過後再噴泉所在位置流下一艘卡在泥濘中的小小救援船,貝尼尼用以紀念堅毅和互相扶持度過危機的羅馬。
* 米內瓦上的聖母瑪麗亞教堂
是建於13世紀的哥德式教堂,事一件歷史大事的發生舞台,1633年提出天體運行說的伽利略,就是在修道院內接受審判。
* 拉渥那廣場
充滿了巴洛克的濃厚色彩,南端是摩爾人噴泉,中間聳立著ㄧ跟高大的方尖碑,底部是著名的四河噴泉,分別代表尼羅河(非洲)、布拉特合(美洲)、恆河(亞洲)、多瑙河(歐洲)。
* 威尼斯廣場(忠烈祠)
高大的白色大理石建築是維克多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原建於1885年,由G.Sacconi規劃,完成於1911年,是獻給義大利統一後的首位國王。建築物的中心是一座祭壇,祭壇下為無名戰士墓,以紀念戰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義大利士兵。
Ø 墨索里尼指揮總部原為威尼斯宮,中間陽台是他對群眾演講的地方。
梵諦岡
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擁有最多的信仰人口,具體表現出上帝在俗世的統治權,不僅發行郵票、貨幣和報紙,是依個獨立的政權,也是全球天主教的聖地。
* 聖彼得大教堂 是在西元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聖彼得埋葬的地點,興建一座由大石柱隔成五道長廊的大教堂,整棟建築呈現一個拉丁十字架的結構。長達176年的建築過程,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圓頂,設計者是米開朗基囉,但實際完成的是馮塔納和波塔。
* 西斯汀禮拜堂 是紅衣主教舉行教宗選舉的場所,原建於1475至1478年間,高28.8公尺 的圓弧天井上是米開朗基羅在1508到1512年間首次當畫家的創作,他總宮劃出300多個不同的人物,而使天井的《創世紀》意象更加豐富。20年後,米開朗基羅再應教宗Paul之託,繪製祭壇後的《最後的審判》,使西斯丁禮拜堂成為米開朗基羅不朽的傑作。
* 聖彼得廣場 從空中看它有如ㄧ個巨型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