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劍獅出巡(安平區)

這次到屏東做偏遠校園巡禮時,就計畫到台南走一走。因時間有限,除了遠近馳名的四草綠色隧道外,下午時間正好夠到安平走走。
朱玖瑩紀念館
已故書法大家 朱玖瑩「玖公」先生(1898~1996),湖南長沙人,從小由父親啟蒙,後追隨譚延闓先生鑽研顏真卿書法,是顏體嫡系傳人。退休後定居於台南安平,自號「安平老人」。
台南市政府為紀念朱先生辭世十二週年,將他的故居改建為「朱玖瑩紀念館」。紀念館主體建築仍完整保留日式木造結構,有濃濃的日式建築風格,原本是台鹽宿舍。

安平海頭社區

穿插在不起眼的小巷弄中,期待著發現古老的美感?

咬著劍的獅王代表的涵義是?是平安嗎?

劍獅是安平特有的文化,劍鋒的開口方向也代表著不同含意,處處有驚奇,
由左到右表祈福、 由右而左表辟邪,若是咬著雙劍的則代表鎮煞。







若仔細看可以發現安平地區稍具年代的劍獅沒有兩隻是一模一樣的,
據老一輩的安平人說,早期安平沒有門牌編號,造型各異的劍獅,就成了辨識誰家的依據。









穿梭於大街小巷,雖能感受到這特殊文化的驚豔。但抱著尋找歷史的痕跡,竟對社區的新規畫有些許的失望,失落了原有的古樸?

















除了劍獅,許多老舊建築也是這地方的另一種特色。




澎湖就地取材,造就了遠近馳名的咕咾石房子,但不清楚安平的房子建材是什麼?
廣濟宮的柱子別有玄機哦!
原來安平人雖然沒有反抗荷蘭人的統治,但不服的心,在荷蘭戰敗後,特別用紅毛番來扛廟中的大柱子。
有名好吃蜜餞的秘密原來在這裡
原有我曾在98年初就到這裡附近的劍獅埕一遊呢!

英商德記洋行
建於西元1867年,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所謂的洋行,也就是外商在台灣建立的商業辦事處,主要業務為出口糖和樟腦。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日本據台後,將之改設為「大日本鹽業會社會營業所」。民國34年,德記洋行改為「台南鹽場辦公室」,而後,又一度為台南鹽場宿舍,民國70年闢建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也對當時中西方的貿易,留下了歷史的見證,目前被列為台南市三級古蹟。

鄭成功以左邊的小帆船,打敗了船堅抱砲利的荷蘭戰艇。

安平樹屋
位於德記洋行隔壁,原是洋行倉庫,現存規模為日據時代增設,戰後改為台鹽倉庫,曾荒廢半個世紀任由榕樹寄生,因而形成特有「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特色,一棟老舍古房被榕樹攀附生根,盤根錯節的狀況,宛若台版吳哥窟「塔普倫寺」。被樹根撕裂使得屋房,卻也因樹根攀附而使樹幹反成了磚牆的支撐結構。掀開屋頂讓陽光直接穿過枝葉、榕樹間的鋼製空橋、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木棧道設計,此一地景藝術,正引出遊客童心探險的樂趣。

玩累了當然要嚐嚐當地的美食~
茂記豆花,好吃的不只是豆花,炒黑豆更是!香又不油膩
周氏蝦捲,好吃!
隔天早上再來補一下,溫體~~牛,湯喝到飽,這~~不肥也難哦!

四草生態綠色隧道(安南區)

四草生態綠色隧道 

第一次來這裡,人山人海的,有嚇到哦!為了一窺台灣十大秘境之一迷你型亞馬遜河,只好耐著性子等
上了竹笩有專門的導覽,延途介紹了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等紅樹林,旁邊的濕地也有很多生物。

水筆仔寶寶誕生了

水筆仔寶寶離開樹媽媽,獨立生活了。
有發現嗎?是鳥巢耶!其實,還發現許多生物,只是相機不夠好,無法拍清楚,可惜啊!

這條水道原是清朝時候的貿易商出資興建的水上轉運要道。這條竹筏港收取往來船隻的運輸金,一部分上繳官府當稅金,一部分留作水道修繕和公益基金,堪稱是台灣史上最早的BOT工程,也就是台灣史上第一個官辦民營。
釐金局的遺址就是民營水道上繳稅金的證明,相當於現在的海關。
附近的大眾廟
大眾廟建廟至今兩百餘年,奉祀的對象是鄭成功收復台灣時,他的先鋒營副將『陳酉』。陳酉在北汕尾島一役,殲滅荷蘭兵士三百餘人。

陳酉,臺灣人,小時候生長於海濱沿岸,不但相當熟悉水務,並且力大過人,人稱為"牛車酉"。乾隆年間,因為遭到奸官讒言,在海上鬱卒吞金後投海自盡,死時狂風暴雨、天昏地暗,而他的遺體卻站立於海上,直到飄流到現今的「四草大眾廟」海灘前。乾隆獲悉之後深感其忠烈,立刻冊封他為『鎮海元帥』並令入祀大眾廟供萬民膜拜。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四日,一大一小的抹香鯨擱淺於四草大眾廟前方的海灘上,是一對母子,而小抹香鯨的臍帶尚未脫落,可見才剛出生不久,當地居民希望這對抹香鯨能留在四草,於是建造了抹香鯨陳列館放置這對抹香鯨母子的標本,並於八十二年對外開放。
喜歡綠色隧道的寧靜與神祕
緬懷四草的歷史古蹟與人文
抹香鯨媽媽是否也像我一樣
被他所吸引而帶寶寶來探險

1030923
因偏遠校巡到屏東,所以又陪朋友來了這美麗的秘境。



台江國家公園
現在的台南西部是一個大潟湖,過去大家都叫它「台江內海」。不過後來因為曾文溪多次改道,台江內海被泥沙淤塞了,才漸漸變成今天我們看見的樣貌!泥沙淤積和部分留下來的內海形成了特殊的海岸地形,這些景觀不僅記錄了大自然的歷史,也是海岸地形景觀最佳的活教材呢!
在台江國家公園的自然園區裡面,有好多海埔新生地、大大小小的沙洲和濕地。除了自然沈積的海埔新生地外,由南到北還有青山港、網仔寮等6個沙洲。另外還有很多濕地像是七股鹽田、鹽水溪口兩處國家級濕地,還有曾文溪口濕地、四草濕地兩處國際級濕地喔!

因為台江國家公園具有潟湖、海埔地、沙洲、濕地等海岸景觀,所以有很豐富的潮間帶生物跟魚類,也因為這樣成為鳥類的天堂呢!不只這樣,近年來更發現了多種鯨豚在沿海活動喔!因為這邊的陸地充滿鹽分地帶的特色,也讓濱海的植物長的又多又茂密,成為很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