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書法大家 朱玖瑩「玖公」先生(1898~1996),湖南長沙人,從小由父親啟蒙,後追隨譚延闓先生鑽研顏真卿書法,是顏體嫡系傳人。退休後定居於台南安平,自號「安平老人」。
台南市政府為紀念朱先生辭世十二週年,將他的故居改建為「朱玖瑩紀念館」。紀念館主體建築仍完整保留日式木造結構,有濃濃的日式建築風格,原本是台鹽宿舍。
安平海頭社區
穿插在不起眼的小巷弄中,期待著發現古老的美感?
咬著劍的獅王代表的涵義是?是平安嗎?
劍獅是安平特有的文化,劍鋒的開口方向也代表著不同含意,處處有驚奇,
由左到右表祈福、 由右而左表辟邪,若是咬著雙劍的則代表鎮煞。
據老一輩的安平人說,早期安平沒有門牌編號,造型各異的劍獅,就成了辨識誰家的依據。
除了劍獅,許多老舊建築也是這地方的另一種特色。
原來安平人雖然沒有反抗荷蘭人的統治,但不服的心,在荷蘭戰敗後,特別用紅毛番來扛廟中的大柱子。
原有我曾在98年初就到這裡附近的劍獅埕一遊呢!
英商德記洋行
建於西元1867年,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所謂的洋行,也就是外商在台灣建立的商業辦事處,主要業務為出口糖和樟腦。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日本據台後,將之改設為「大日本鹽業會社會營業所」。民國34年,德記洋行改為「台南鹽場辦公室」,而後,又一度為台南鹽場宿舍,民國70年闢建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也對當時中西方的貿易,留下了歷史的見證,目前被列為台南市三級古蹟。
鄭成功以左邊的小帆船,打敗了船堅抱砲利的荷蘭戰艇。
鄭成功以左邊的小帆船,打敗了船堅抱砲利的荷蘭戰艇。
安平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