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必須靠著一日票,在布拉格ㄌㄨㄚˋ ㄌㄨㄚˋ蛇,對此讓我覺得蠻興奮的。這樣才能看到捷克的真實生活,何況在台北,我對公車&捷運,應該說是個低能兒。但導遊說要搞清楚布拉格的大眾交通絕非一天半日,唉!方位感不佳的我,還是跟緊一點。
今天就靠它了 |
皇城區---
布拉格城堡( Pražský hrad )
除了一列皇室宮殿外,還涵蓋波希米亞最重要的聖維特大教堂。布拉格城堡是世界最大的城堡,長約570米,平均寬度約為130米。
進了這道門,即將抵達曾經是波希米亞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總統都在此辦公,這裡至今還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
據說,如果有升旗,代表總統在此辦公。
不知有沒有機會遇到捷克總統?想太多!哈哈
城堡位處高處佔地寛廣,它的歷史可追溯到9世紀。皇宮建築共分為三層,入口處屬中層為挑高的大廳,於1502年建成,以前常有騎士騎馬在這裡表演射擊,是整個皇宮的重心。上層挑高的空間在屋頂上繪製有各貴族的家徽圖像,往下層屬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
不知有沒有機會遇到捷克總統?想太多!哈哈
城堡位處高處佔地寛廣,它的歷史可追溯到9世紀。皇宮建築共分為三層,入口處屬中層為挑高的大廳,於1502年建成,以前常有騎士騎馬在這裡表演射擊,是整個皇宮的重心。上層挑高的空間在屋頂上繪製有各貴族的家徽圖像,往下層屬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
無奈!到處整修中。
皇城內的街頭藝人,有文有武。
義大利威尼的斯馬可是有雙翼的獅子,而捷克布拉格的雙尾獅,不知尊姓大名?是否也有個動人的故事?好看的繪本?
聖維特大教堂這座哥德式建築由查理四世於1344年開始興建,歷經600多年才完工,此與當年布拉格主教區晉升爲大主教區有關。
銀造的聖約翰.尼柏謬克之墓,由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在1930年利用20噸銀打造,聖約翰是為反宗教改革家,據說他的聖骨至今都還未腐爛,他是因為不告訴皇帝皇后告解內容被殺。
教堂外的大門雕飾描繪著聖經創世紀的故事
而高聳入天的尖塔,象徵著人們能將心裡的話傾訴直達上帝。
聖喬治教堂(bazilika sv. Jiří)
位於聖維塔大教堂後方的一座雙塔紅色教堂,也是城堡區內最早的教堂,更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最特別的是城中音樂演奏效果最佳的表演場地。教堂上方棗紅與亮白色的對比強烈,還有色彩鮮明的聖喬治屠龍浮雕像,聖喬治屠龍浮雕像下方的二尊雕像,右邊為維拉迪斯拉夫,左邊為聖喬治女修道院院長瑪爾達。
是一條受到保護的中世紀風格的小巷。其街名來源於16世紀的鍊金術師,傳說他們想在這裡煉製黃金。整條街具有童話般的外觀和柔和的色調,小巧的門和窗,低的屋頂和許多煙囪都很可愛。
著名的捷克猶太作家卡夫卡在這條街的第22號公寓租住了兩年。
走遍了整個皇城區,最受歡迎的竟然是這最雕像。嘻嘻嘻!
查理士橋曾是歷任波希米亞國王的加冕大道,加冕的紅毯起端由火藥塔經查理士橋到達布拉格城堡。
走遍了整個皇城區,最受歡迎的竟然是這最雕像。嘻嘻嘻!
走過斑駁的紅磚、石牆鋪陳的階梯,好似在尋找歷史的痕跡
慢慢的,我們來到接連舊城區與小區的查理士橋
小區---
為位於城堡區的下方,眾多大使館所在,從8世紀開始發跡,當初只是一個小小的市場集散地,1257年普米勒斯王國的歐塔卡二世,把小區建立一個小鎮的規模。但真正讓小區變得更完整的是查理四世。

聖尼可拉教堂(Kostel sv. Mikulase)
是小區的重心,始建於1703年,花了近60年才完成。
由壯觀的仿大理石的壁飾、洛可可宗教雕刻、巴伐利亞大師Diezenhoff的傑作,為中歐最大的頂棚濕壁畫…,可以〝領教〞到十六世紀天主教走火入魔的發展。
查理士橋
聖尼可拉教堂(Kostel sv. Mikulase)
是小區的重心,始建於1703年,花了近60年才完成。
由壯觀的仿大理石的壁飾、洛可可宗教雕刻、巴伐利亞大師Diezenhoff的傑作,為中歐最大的頂棚濕壁畫…,可以〝領教〞到十六世紀天主教走火入魔的發展。
查理士橋
查理士橋橫跨伏爾塔瓦河,是東歐最古老的石橋,其歷史可追溯至十二世紀,原來的朱迪斯橋已無法承受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同時也遭受洪水屢次侵襲。因此在1357年時,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四世,委託建築師 Peter Parler設計一座堅固的石橋。他以砂岩鋪設橋身,並以16個巨大砂岩橋墩鞏固橋體,據傳當時城內居民同心協力捐出寶貝的雞蛋,與建築材料的膠泥共同混合之後,才重新堅固了這座新橋梁,前後花了60年才完工。新橋長505公尺、寬10公尺,是東歐地區最長的一座橋,當時簡單命名為「石橋」,直到1870年以後,才更名為查理士橋。
查理士橋曾是歷任波希米亞國王的加冕大道,加冕的紅毯起端由火藥塔經查理士橋到達布拉格城堡。
這裡是聖約翰被丟入河之處,地上還有個金色的點,依樣畫葫蘆;一手摸石橋上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