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京都賞楓&銀杏之旅 ( Ⅸ ) ~ 東橫INN、錦市場&錦天滿宮

在這裡住了8天,說什麼也要寫些什麼……….
東橫INN
位於京都最熱鬧、交通方便的四條烏丸。
所以在賞櫻、賞楓季節通常在半年前就要訂房,否則一床難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明亮、簡潔。
即使房客通知不用打掃的時候,也會貼心地換上浴巾等盥洗用具。
早上備有簡單的早餐,有飯糰、麵包(可遇不可求)、生菜、醃菜、味增湯…..雖稱不上澎湃,但絕對能盡興地吃。
一樓大廳,常常是我們具再一起聊天吃水果的好所在。
附近街景

錦市場
兩旁的商舖大多銷售魚、京都蔬菜等生鮮食材或乾貨,醃菜等加工食品,且老店眾多。在這裡可以買到眾多京都特有的食材,因此又有「京都的廚房」之稱。
只不過買了幾樣小品,熱情的老闆就請我們進去喝茶吃點心,好似下午茶
連吃的豆腐,我們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錦市場旁的montbell是大家的最愛,我們幾乎天天晃到這裡來。連工作人員又看到我們都會偷笑,不知是否想著:〝這幾位熟女怎麼還沒回台灣〞?


























錦天滿宮
位於錦市場的東端,祭祀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公(菅公),相傳建於西元1587年。菅原道真公逝世後,菅原院改稱「歡喜寺」,三百年後改稱為「天滿宮」。雖然是天滿宮的支社,但由於位在熱鬧的河原町一帶,所以香火非常鼎盛。因菅原道真公以愛梅出名,因此境內也種植了許多梅樹。

每天玩玩玩、晃晃晃、買買買,日子〝咻〞的就過去了。倦鳥終將歸巢囉!
望著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塞塞塞的行李,件數增加了、重量也增加了一倍(幸好不是體重)
我想京都應該也希望我們趕快再來吧!ㄎ~~

也期望自己以後有能力來京都自助旅行。雖然學了一年的日文還是無法溝通,但我覺得京都人都很和善,熱心,比手畫腳來溝通應該不會有問題。交通雖然有點複雜,但應該可以釐出個頭緒。加油!我還要再來喔!美麗的京都。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京都賞楓&銀杏之旅 ( Ⅷ ) ~ MIHO美術館

MIHO美術館
屬於神慈秀明會,是日本新興的宗教,他的建築都是世界知名建築師操刀。
右方神慈秀明會的大禮拜堂是設計過紐約雙子星塔的山崎實設計(1988)
右方的鐘塔是設計過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的貝聿銘設計(1990)
貝聿銘在9年後又與神慈秀明會合作了MIHO美術館
整個美術館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設計發想

要到MIHO美術館的路程不太容易
首先要先到京都車站坐JR到石山站(3/14分鐘/240日圓)
出站後到南口3號乘車處轉乘帝產巴士至MIHO MUSEUM(1小時/820日圓)
班次不多,前往的人潮卻不少,我們就乖乖地等吧!不過班車都非常準點
搭上車後開始約1個小時的車程,沿途有田園、有河川、有瀑布跟山林

廣場前「桃源鄉」的海報
通過廣場來到接待廳買票入內,門票一張1100日圓
接待廳旁,還有紀念品處與一間標榜自然農法的peach valley
來這裡之前就聽說很天然的麵包,對於我這〝愛胖人〞當然一定要先嚐為快
我們決定自行步行前往美術館(10分鐘路程)
吃得飽飽的胃,一定熬得過寒風刺骨的挑戰。真的不是普通的冷,可能是風口,強勁的風,吹的手拿著手機拍照都抖得拍不好。
兩旁的粉紅櫻大道,現在感覺有點蕭條
接著來到通往美術館的銀白色隧道入口

光影在隧道的入口處,像個愛美的小女孩,初春穿著一身的粉紅、入下馬上換上嫩綠的薄衣、秋天穿了一身火紅到處飛舞、暮冬圍上輕柔的白紗。

出了銀色隧道後,是座大橋
橋本身只靠鐵線支撐,車子經過時,還有點搖晃
橋的對面就是MIHO美術館的主館

一進門被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建築
在自然光穿透細縫灑落室內,產生不同的光影變化


美術館分成南館與北館
館藏以小山美秀子生前個人藏品為主,包括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宗教藝術品。館藏之豐富,讓人大開眼界。室內都不能拍照,而對宗教沒知覺、對藝術涵養的我也只能走馬看花。

我們選擇了在這優雅的氣氛下用餐








雖然前往MIHO美術館的路途有點辛苦,但讓我對貝律銘有了粗淺的認識,及見識到這麼浩瀚的建築,還是覺得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