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印度six - 德里( Ⅱ )

從德里到捷普,再從捷普到亞格拉,再從亞格拉回到德里,這是我們這次的旅遊路線~印度金三角。原以為每一個三角形的邊,不過是兩三百公里,沒想到城市與城市間的車程往往都要6個小時以上。看來我真是低估了印度的寬廣。
結束印度的旅遊前,我們終於又繞回來印度的首都~~德里

◎【印度聖雄甘地紀念碑 Raj Ghat
位在亞穆納河畔、紅堡南方的 Raj Ghat,是許多人前來對印度之父-甘地表示尊重與緬懷的地方。在甘地1948130日被刺殺後,根據印度教的習俗,他的遺體就被搬運到德里亞穆納河畔被焚化,就是現今的甘地紀念碑所在地。



請由此兩旁的走道進入,請記得拖鞋喔!突然發現印度人很愛拖鞋,好像很多景點都要脫鞋。


這美麗公園同時也成為紀念甘地的陵墓。在一片草坪的中央,立著一塊黑色的大理石碑,旁邊點著不滅的火柱,草坪圍繞著由砂石建造成的圍牆,牆上刻畫著翻譯成各國語言的甘地名言。


▲【印度門 India Gate
1911年英國將首都從加爾各答遷到德里,並由英國建築家Edwin Lutyens著手新德里的建設。於1931年完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國捐軀英勇戰士的紀念碑。印度在獲得獨立戰後的條件下協助英國作戰,但在慘烈犧牲後卻無法實現獨立的夢想。壁面上刻有1萬3500為戰歿者的姓名。

猜測這裡應該是個熱門的景點,人潮很多,廣場前形成了小市集。

▲胡馬雍大帝陵寢 Humayuns Tomb這麼多人要進入墓仔埔啊!
此陵寢為一紅色沙岩及黑白色大理石所建之陵寢,為印度第一座花園陵寢,著名的泰姬瑪哈陵也是以此為範本所建,更是波斯建築的代表作之一,並於 1993 年列入聯合國之世界文化遺產。

印度陵寢的格局都有點像,方形的地上陵寢在最後面,東南西北各有四個門,陵寢前有渠道,連結正中央的水池。
陵寢主建物

陵寢附近有個蠻特殊的建築,要穿越好幾層門,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陵寢?
▲【蓮花寺 Lotus Temple(巴海寺)
蓮花寺巴海教是宣揚人類的和平統一、宗教與科學調和的伊斯蘭新興宗教。與印度的世襲階級制度不同,標榜的不論是誰都能來到這裡進行純粹的祈禱、冥想。位於德里東南方,別稱為蓮花寺。正如其名,是以白色大理石建造之巨大蓮花為外觀的寺廟。


中間這位是我們這次的導遊,大學中文系畢業。很盡責,但講話有點自負。他解說時,我們一定要專心聽,不能拍照、不能滑手機。讓許多團員對他有微詞,但我覺得還好,因為有學識、內涵才能驕傲啊。而且他也告訴了我們一個觀念,即使國家再怎麼不好、就是自己的國家,所以他選擇在這裡好好努力。

印度four - 亞格拉

亞格拉Agra
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的城市,西元1857年東印度公司推翻了蒙兀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亞格拉已經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亞格拉鎮內街道狹窄,保有中世紀風貌,其中以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泰姬瑪哈陵名聞遐邇,泰姬瑪哈陵的聲名為阿格拉帶來無盡的財富。

★【希金達拉(阿克巴大帝陵寢 Sikandra)
白色建築正如小型的泰姬瑪哈陵,內部南面正門以馬賽克綴成的圖飾,構想大膽又極盡華麗。
又是一個墓仔埔



在印度走了這麼多的陵寢,深刻的想法~~世界與自然法則的運作,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或消失而有所改變,但會因他曾在這世間的努力而烙下痕跡。


以我以前的喜好,印度絕對不會是我喜愛的國家,但不知為什麼卻深深被吸引。是因為他的貧窮、落後、矛盾........?還是慈悲心中那燦爛的笑容?
無處不在的小動物,印度真的是小動物們的天堂。即使挨餓,也絕不獵殺動物,飲食的觀念真的很重要,也必須從小建立。




★【亞格拉紅堡 Agra Fort

蒙兀兒王朝輝煌盛世所建造紅砂岩碉堡。這座聳立在亞穆納河畔的城堡,是阿克巴大帝Akbar1565年興建,歷經 3 代皇帝一直到沙賈汗才完成,總共蓋了95年,為蒙兀兒帝國權力的象徵。
光護城牆就蓋了 9 年, 城牆長達 2.5 公里,高 20 公尺, 全部採用紅色沙岩砌成,因此又稱 紅堡(Red Fort)

一進入紅堡,就看到高高的城牆上,貪吃的猴子,不僅吃香蕉,冰棒更是不離手,怎麼驅趕都不願離開。警衛大人不得不拿出長竹竿來趕猴囉!



紅堡設有聆聽民眾諫言的公眾大廳,召見大臣、各國使節 的私人大廳,都是沙賈汗時代所建,建築材料大多採用白色大理石,廊柱設計及天花板的弧形雕刻豪華細膩,藝術氣氛濃厚。



參觀紅堡最不能錯過 的是公眾大廳旁的八角塔,這裡正是沙賈汗被兒子囚禁的地方,時間長達 7 年,他每天透過窗戶遙望泰姬瑪哈陵思念亡妻,如此孤獨的渡過餘生,最後抑鬱而終,聽說臨終前無法起身走到窗邊,只好藉由一顆鑽石折射的倒影,在微弱光影中聊表自慰。



從亞格拉城堡遙望地泰姬瑪哈陵,就像是漂浮在四周蜿蜒的河面上般。

泰姬瑪哈陵完全在我的手掌之中。哈哈哈~~~

亞格拉是蒙兀兒帝國的首都,蒙兀兒人是伊斯蘭教的信徒,紅堡裡面有一座清真寺,是皇宮裡的信仰中心。當繞經具有印度風格的宮殿時,令人感覺相當好奇,原來這是專為印度籍王妃建造的寢宮,在中國乾隆時代,也有一個為香妃建宫的故事,只是香妃堅持貞潔未能善終。


由於沙賈汗的故事,讓亞格拉堡城增添了一份神祕的色彩。剛進入亞格拉堡城時,除了宏偉壯觀外,好像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到進入入宮後,才驚覺它的古樸與細緻,難怪亞格拉堡城被譽為伊斯蘭藝術的代表作, 1983 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內裏建築物眾多,據說多達 500 座。

連地上的排水系統都做得這麼別緻

美麗的建築雖然令人賞心悅目,但重要的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心情是否也美麗?是哀戚?

參觀泰姬瑪哈陵前,必須先搭〝沙丁魚〞接駁車,終於體驗到印度人與人之間緊密的接觸。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這座巨大的大理石陵墓,建於1631~1653年,是蒙兀兒王朝沙賈汗皇帝,為了紀念愛妻姬蔓·芭奴逝世而興建的陵墓。泰姬瑪哈陵的泰姬二字,是 Taj 的音譯,為皇冠之意。
進入泰姬瑪哈陵的三步驟:
從最外面先看到主建物
中間,再看到兩旁的四根柱子。據說柱子是向外傾斜的,這樣倒塌時就不會壓到泰姬瑪哈陵
進入後可看到兩旁的清真寺,左邊才是真的清真寺,右邊的建物只是為了對稱平衡用
亞珠曼德是沙賈汗父親賈漢吉爾的第 20 個妻子——茉荷茹妮莎的姪女,1612 年與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賈汗結婚,被賜予慕塔芝瑪(Mumtaz Mahal)的封號。1632年,泰姬瑪哈陵在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當時極負盛名的建築師拉何利以德里的胡馬雍陵為藍圖,動員2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匠和書法家,融合中亞、波斯和印度的本土風格,用了22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座純白色及以大理石興建的藝術建築,總費用估計為3,200萬盧比。



泰姬瑪哈陵建築的材料是從印度各地和亞洲,以逾1千頭大象運送這些建築材料,綠松石來自中國西藏,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玉和水晶來自中國,碧玉來自旁遮普邦,而藍寶石來自斯里蘭卡,瑪瑙來自阿拉伯。

共有28種寶石和半寶石鑲嵌入白色大理石。泰姬瑪哈建物高250英尺,佔地約17萬平方公尺,南北長580米,寬305米,有前庭、正門、蒙兀兒花園、陵墓主體和清真寺。

很羨慕亞珠曼德,有個自始至終都愛著她的國王,人生若是如此,夫復何求?

泰姬瑪哈陵左邊的清真寺




在德里我們住在Jaypee Palace Hotel ,一進入飯店就受到隆重的歡迎儀式。



時值春節期間,心有所感,許下對自己未來的期望:

回歸簡單
純淨身心靈
祝福大家~~
充滿勇氣面對自己
迎接未來
























房間後院的大白鵝既兇悍又神氣,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