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安達魯西亞的美麗與哀愁 Ⅳ ~ 哥多華的清真寺回教與基督教勢力消長

哥多華About Cordoba
位於瓜達及維河畔(Rio de Guadalquivir)的哥多華,曾經為西方歷史的中心:為一個多元文化的都市,也是東方和西方的橋樑。




羅馬橋
是奧古斯都大帝時建的,現今只有橋梁是當時所遺留下來的,長230公尺,共16座橋墩,在橋的中央有一哥多華的守護神─聖拉菲爾雕像。

清真寺(現今西方世界中的最大清真寺)
是回教王朝在安達魯西亞所遺留下來的最佳文化遺跡。這座清真寺的歷史追溯到回教威麥亞王朝的阿布杜勒‧拉赫曼一世(Abd al Rahman I)於西元785789間下令所建的,計劃在此興建一座超越巴格達的回教清真寺,隨後歷經數次的擴建而成為一座可容納25千人的大型清真寺。
牆上板子是以前的建築拆下來的
建築風格與內部裝飾:大拱頂、馬蹄拱門、交錯廊柱、幾何雕花、阿拉伯文書法。

【拱門與樑柱Arches and Pillars
寺中有超過850根的花崗岩、碧玉和大理石的圓拱石柱,這些石柱多半取自西哥德人和羅馬人的建築。眾多的樑柱在昏暗的清真寺內時常造成一種令人視覺上暈眩的感覺,不過也因為處在一絲絲的折射光線下,顯現出一種神秘的氣氛。








數大就是美,不同幾何圖形的拱門與梁柱,看起來很壯觀。不知當時的建築師與工人,是怎麼完成的?會不會做到想哭呢?柱子上還有很多類似這種的圖案,聽說為了蓋這座清真寺,蓋到國庫空虛,債台高築,連工人都領不到薪資,這圖案就是刻在柱子上的借據,還真的是記在壁上。
【贖罪門Puerta del Perdon】和喚拜塔
一座具有摩得哈爾式風格的門,是天主教於西元1377年統治時所興建,據說凡通過此門的信徒,其罪將會被赦免。

【壁龕Mihrab
位在清真寺南邊的壁龕是摩爾藝術的最精華藝術品,其金碧輝煌的鑲金與巧奪天工的鑲崁藝術,令人嘆為觀止。這裡是昔日回教徒行一日七跪的禱告處。


【維列委西奧薩禮拜堂Capilla de Villaviciosa
是西元1371年第一座於清真寺內興建的禮拜堂,這裡有造型特殊的多重葉辦的拱形門柱。

【主教堂Cathedral
清真寺中有一部份被破壞來興建教堂,主教堂自西元1523年始建,內部有一個義大利式圓頂,還有一個邱里格拉風格式座位的唱詩班席。整座教堂結合1617世紀的法蘭德斯、文藝復興和早期巴洛可時期的建築風格。



主教們的位置


【橘子庭園Patio de los Naranjos
庭園裡因植滿橘子樹而聞名,中庭有一阿蒙斯爾水池,是給信徒禱告前淨身所用。


哥多華市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美麗的天井(Patio),有很多是自羅馬時期就有的。最著名的就是距布蘭科貝爾蒙提路(C. Blanco Belmonte)花巷(Calleja de Flores)
天井不僅可以開餐廳、也是小市集、展示場所......,又可以調節空氣與溫度,美化環境,具有多種功能呢!可是台灣土地狹小,現在的建築幾乎都沒有天井了。


【阿卡乍堡】
曾經的皇宮兼堡壘,歷經歷史的更迭,層層建築彼此相疊或接鄰,形成今日這座擁有古羅馬、西哥德、伊斯蘭等多樣風格的建築。現在也是鴿子們最溫暖的家。
今天晚上在阿卡乍堡上豐盛的晚餐,餐餐都這麼豐盛,真是養肥團。照片中上圖是涼湯,可不是千島醬哦!






今天正好是林校長和覃校長結婚30周年紀念日,餐廳還特別準備了小禮物呢!我們也來留張紀念,30年半個世紀的歲月,加油囉!

結束哥多華的旅程,接著搭乘AVE高速火車前往下一站 ~~ 阿維拉

沒有留言: